國外粉末涂料技術的消化和吸收。通過研究、引進國外的技術,并進一步消化和吸收,原材料基本國產化。專用環氧樹脂、聚酯樹脂相繼投產,質量不斷提高;純聚酯固化劑(TGIC、T1005)、消光固化劑國產化大大降低了粉末涂料成本;流平劑、助劑等質量也有很大的提高,促進了粉末涂料的發展。
生產設備取得長足進展,基本滿足粉末涂料發展需要。從起初的單螺桿發展到現在的雙螺桿,甚至多螺桿,從較低的螺桿轉速水平到較高的轉速水平,從萬能粉碎機到ACM磨,都凝結著每位廣大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噴涂設備達到粉末施工要求,形成多家專業化生產粉末靜電噴涂設備的廠家。從開始的全部引進國外的流水線到現在噴涂線的國產化,也為粉末涂料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成績世人皆知,但由于中國粉末涂料業的先天不足,也導致了中國的粉末涂料業存在著諸多不足。
一、不重視技術投入,投機性強。
中國的粉末涂料技術多數是靠購買國外的技術配方而形成的,這樣致使多數生產廠家不具備粉末體料新產品的開發能力,技術投入微乎其微,國內幾個較大的粉末生產廠號稱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先進的檢測儀器,但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停滯不前,人才流失相當嚴重。由于工藝簡單,投資少,回報率高,諸多小粉末廠不惜高價買入技術人員,月工資動輒幾千,甚至上萬,好多還許以許多優惠條件,這樣在某種程度上瓦解了大公司的開發機制,導致大公司技術人員缺乏、斷檔,甚至唱“空城計”,大大消弱了這些大公司的技術實力,同時這些小公司由于利益驅動,加之急功近利的思想,買進了技術人員就等于買進了技術,但這些小公司無論從軟環境上還是硬環境都不具備新產品開發的能力。
二、無序競爭,低質低價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粉末涂料行業同樣遵守這個經濟規律,然而當今粉末涂料市場的競爭是一種自瘧式的競爭,是一種肆意降低質量水準,故意夸大粉末涂料的某些質量特性(如戶外耐久性),許多小粉末廠由于各種費用較低,再加之使用的原材料低劣,粉末涂料的售價非常低,有的甚至低于大粉末廠高質量產品的成本價,加上中國的大經濟環境一些只注意價格不注意質量的意識的影響,大大降低了高質量產品的生存空間,例如:純聚酯粉末涂料的耐候型較好,如果用在汽車、摩托車輪轂上,公路隔離柵等設施上能得到較好的效果,有些噴涂廠家采用環氧聚酯粉末涂料噴涂上述產品,結果耐候型較差,最后業主得出最終結論:粉末涂料耐候型不好。嚴重影響粉末涂料的形象,真希望粉末涂料的生產廠家、粉末涂料的使用廠家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多加注意產品的質量,以便使粉末涂料產品能充分發揮它的性能,不再使粉末涂料承受這些“不白之冤”。
三、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無立法約束
中國的粉末涂料已發展了幾十年,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中國還沒有一系列的粉末涂料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只有一些零星的其它行業的有關粉末涂裝的標準。什么樣的質量是高質量的粉末涂料產品?什么樣的質量算是劣質產品?無法可依,這也是導致中國粉末涂料行業無序競爭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有志之士早就提出建立中國粉末涂料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未國,有些原材料象環氧樹脂還在采用原先的老的部頒標準,各種指標已遠遠達不到粉末涂料的質量要求,其它的材料諸如固化劑、助劑、顏料也缺乏粉末涂料的專業標準。粉末涂料成品的標準每個企業的企業標準也良莠不齊,有的沿用許多油漆標準,有的套用一些國外的標準,缺乏統一的認識。例如:檢測粉末涂料附著力,有的采用化格法、有的采用劃圈法;檢測的項目每個廠家也有較大的差異;戶外產品的耐候性,每個廠家差異甚大,有的說保十年,有的說保五年,眾說不一,問題是越是小廠家越敢保的時間長,其可靠性,著實讓人懷疑。中國粉末涂料行業“急需立法”。
四、粉末涂料行業資金貧乏,市場尚不成熟
使用粉末涂料的廠家多數占壓粉末涂料制造商的貨款,致使大小粉末涂料廠家多數資金周轉不良,嚴重影響粉末涂料行業的發展,這種局面也給了國外一些大公司一些可乘之機,國外的象Herberts、Akzo、Ferro、Caulards等公司紛紛兼并國內的大的粉末涂料廠家,這些國外大公司介入中國的粉末涂料市場后,注入了相當一部分資金,致使中國的粉末涂料業象患有重癥的病人注入了一支興奮劑,給中國的粉末涂料市場帶來了一線生機,但仍然沒有把中國的粉末涂料帶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多數粉末涂料廠家還是帶著沉重的包袱艱難的跋涉著。歐美國家的粉末涂料市場盡管發展方向略有不同,但各種產品發展的比較均衡,而中國的80%的市場都是環氧聚酯型混合型產品,戶外產品占10%,環氧型占8%,這說明中國的粉末涂料市場過分依賴家用電器及金屬家具產品上,嚴重受這些產品市場行情的影響,但這幾年情況有所好轉。
中國粉末涂料市場,誰主沉浮
國外粉末涂料的市場一般都集中在幾個大公司手中,而中國的粉末涂料市場相對來說非常分散,即使國內最大的粉末涂料生產廠家也占不到市場的8%。分久必合,中國粉末涂料的“諸侯割據的戰國時代”遲早要結束,未來粉末涂料的市場誰是霸主?我們將拭目以待,我想肯定是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那些重視產品質量、重視技術進步的公司,那些面對WTO早有準備的公司。